人民网评:温暖重阳,让“老有所享”更有品质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九月初九,重阳又至。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美满晚年,是全社会的责任。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国家战略,尊老、爱老、助老不断深化并常态化,从饮食起居,到出行便利,再到丰富精神生活,各地不断加快适老化改造,努力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从基础保障到品质生活,“老有所养”持续升级。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准东街道南华路社区开办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可以在中心下棋、打球、理疗、就餐,晚年生活更便利;上海市静安区开展普惠型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专业护理员上门,既提供护理康复服务,又能做家务,还给老人带去心灵慰藉;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光华街社区引入外骨骼机器人,老年人在设备辅助下,不用拐杖也能稳步行走,科技助老日益成为现实……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一系列针对老年群体的普惠服务精准落地,不仅着力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而且逐步使养老服务从“满足基本”升级为“享有品质”,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质量。
从颐养天年到价值再造,“夕阳红”发光发热。老年人不仅是被关怀对象,更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参与者。民政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 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老年是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银发力量”正在积极融入社会——优秀退休教师参与“银龄支教”、白发能工巧匠领衔技能“传帮带”、老党员主持社区纠纷调解等,老年群体在诸多领域发挥余热。“银龄行动”志愿服务同样引人瞩目,通过“时间储蓄”“以老助老”等创新模式,鼓励年纪较轻的老年人奉献社会。从“被动受助”到“主动参与”,更多老人实现老有所为。更好发挥老年人价值,让老年人获得更多尊重。
从登高、插茱萸的传统习俗,到照护升级、价值重塑的内涵变迁,我们见证着中国式养老的与时俱进。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连续三年携手,在两村交界摆下重阳长街宴,两地332位80岁以上长者一起吃家宴、话家常;南京市鼓楼区白云园社区举办敬老惠民活动,通过中医义诊、维修服务等为老人送温暖……这一切都是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生动写照。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推进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部门要将老龄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社会发展全过程,持续增进老年人福祉,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保障中安身、在参与中安心、在品质中安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