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城市发展的“中国视角”(人民时评)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摒弃“一俊遮百丑”,多思“一丑掩百俊”,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必能形成更强的示范效应
刚刚过去的世界城市日,活动精彩纷呈。全球活动主场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颁发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中国主会场重庆,举办“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展演等活动,展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世界城市日”的起源地上海,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举办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
一场场联结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探讨如何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共同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永恒主题。在碰撞交融中,有这样3个视角能帮助人们更好读懂中国城市发展。
看理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奠定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的底色。
走进上海徐汇滨江,外籍专家克秀莎看到这一秀美地段不做商业、不盖豪宅,而是作为市民游客的公共活动空间,连连感慨“非常了不起”。从听取群众建议在市中心建设双子山,到外卖小哥入住“骑手楼”,再到解决“拎马桶”民生难点,上海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人民城市理念熠熠生辉。
放眼全国,北京公布地下空间规划,广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越建越多,安徽桐城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城市规划立足人民实际需求,城市建设保障人民宜居宜业,城市治理坚持人民共建共治共享,让不同城市拥有同样的温暖。只有不断筑牢美好生活的根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不断提升。
看实践,内涵式发展打开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今天,去重庆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可看到数据如何支撑城市多跨协同管理;到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可感受城市更新何以留住文脉、改善民生;逛江苏南京汤山矿坑公园,可体会生态修复怎样让矿坑“长出”休闲宝地……摒弃“一俊遮百丑”,多思“一丑掩百俊”,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必能形成更强的示范效应。联合国副秘书长罗斯巴赫表示,“中国经验值得借鉴”。
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我国城市发展阶段的变化,必然要求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聚焦“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方向,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特色发展、治理投入、统筹协调,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看影响,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彰显中国担当。
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例。在2014年首届世界城市日论坛上,这一方案由上海率先提出,并在全国推广。之后,法国巴黎提出“15分钟之城”计划。意大利米兰近期被媒体称为最接近“15分钟之城”目标的城市之一。这表明,中国方案在国际上引发同频共振。
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交流互鉴中引发共鸣。上海奖成为联合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对外颁发的高级别奖项,上海手册在联合国人居署出版物中下载量居前列,上海指数在不同国家城市场景试点应用……中国打造的国际公共产品,为应对城市化挑战提供了新思路,充分展现了大国的责任与贡献。
从《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的古老智慧,到《雅典宪章》对城市功能的现代界定,人类对理想城市的追寻跨越千年。今天的中国,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让城市成为人民幸福的载体,让发展温暖每个平凡的日子。这是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也是献给世界城市文明的珍贵礼物。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4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