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等”,为了共同抵达(暖闻热评)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关键词】公交车“等一等”
【事件】近日,浙江嘉兴南湖区余新镇的公路上,一幕“慢镜头”温暖了许多人:公交车司机金师傅远远看见一位老人拎着重物赶往站台,于是缓缓降下车速与老人“同频前行”。后车见状一同减速,乘车人用镜头定格下这份温情。这样的等待已经形成默契——在当地,“适当等待”被明确写入公交服务规范。看年龄、看物品、看步态……司机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站旁行人是否在赶车,努力做到既不让赶车人失望,也不让乘车人久等。
【点评】
在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这短短几十秒的“等一等”,为何能戳中无数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或许是因为,主动的“减速”与“等待”,回应了人们内心对包容、体谅与温情的渴望。金师傅深知,这是一条班次间隔长达40分钟的乡村线路,对步履蹒跚、手提重物的老人而言,错过一班车,就可能打乱一系列的安排。这份“等一等”,饱含将心比心的共情,是充满责任感的守护。
更动人的是,这份温情形成了默契的接力。文明从来不是独奏,而是千万人共同谱写的和声。后车司机的“等一等”,以及众多网友的点赞转发,让这种温情变成了集体的精神共鸣。社会的良好运转,需要规则的刚性,更需要这种发自内心的柔情。
个体的善意如涓涓细流,能润泽人心,而制度的善意则如江海,能承载起亿万人的安全感与归属感。社会文明,从来不只有单一维度的指标,既看发展速度,也看人文温度。“等一等”,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治理智慧与情怀。
为偏远乡村保留一定频次的“慢火车”或公交线,“等一等”仍有刚需的城乡居民;数字化浪潮中,为老年人保留人工窗口或电话热线,“等一等”蹒跚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他们;城市更新的步伐下,在追求美观与整洁时,给小商贩留有一席之地,“等一等”靠此维系生计的家庭……看到不同群体的差异,主动为那些“走得慢些”“负担重些”的人们调整节奏,让他们更加从容地前行,是一个包容共享的社会应然之举。
倡导“等一等”,与追求效率并不矛盾。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更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飞速前进的时代列车在站台深情等待,是为了让更多人共享发展的成果。我们追求“中国速度”,更守护“中国温度”;我们向往“日新月异”,更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等一等”,是为了共同抵达。每个人都成为温情的传递者,我们的社会就不仅仅是一台高效运转的精密仪器,更是充满尊重与温暖、彼此守望的大家庭。让我们珍视每一次“等一等”,既感恩于被温柔以待,也做那个愿意温柔对待他人的人。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4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