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人民网评

人民网评:守护种质资源,警惕“田间地头”的觊觎

王曹群
2025年11月04日10:44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提起“间谍”这个词,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影视剧中的各种暗战。但事实上,间谍有可能就潜伏在我们身边,甚至已“烧”到了“田间地头”。

近日,国家安全机关披露的案例显示,一些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以合作之名行窃密之实,觊觎亲本种子等核心农业资源,非法搜集我国农作物基因数据。这些行为不仅严重违反我国法律法规,更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实实在在的威胁。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安全关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大局。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其中农作物基因数据、种质资源渐渐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觊觎的宝贵财富。尤其亲本种子和农作物产量、储备信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利益。

随着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日趋多元,反间谍斗争形势也更加严峻复杂,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在安全机关披露的案例中,境外间谍机关以“合作制种”“走访调查”为幌子,手段极具迷惑性。他们伪装成专业人士,频繁更换交通工具,专走乡间小路,行踪诡秘地探查我国粮食生产情况。同时,他们用高额报酬为诱饵,利用个别人员的贪念,非法获取我国严禁出口的亲本种子。这样的案例证明,间谍活动无孔不入,立足新形势新任务、适应新情况新挑战,必须时刻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进一步筑牢法治基石、扎紧制度篱笆,强化全民反间谍的意识。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粮食安全,守护种质资源,是国家安全机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应尽之责。随着中外农业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这更要求我们提高辨别能力,既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又要时刻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反间谍法明确规定“对举报间谍行为或者在反间谍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我们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一旦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情况,及时拨打国家安全机关受理电话12339进行举报。让我们共同构筑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形成守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责编:徐玉涵、付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