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获奖小说《缱绻与决绝》改编的电视剧《生万物》与观众见面。该剧以民国时期的鲁南农村为叙事起点,以宁、费、封等家庭的命运沉浮为线索,用生命和土地构建戏剧张力,描绘出一幅农耕文明与现代性相互冲击纠葛的时代图景。
有人为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振臂高呼,有人在大圣归来的彩带金箍下找回童年,更有人在深海粒子暴风中窥见生命的绚烂……“国潮动漫”以东方文化和美学为表现内容,通过搭建动画电影与历史文化传统的关联性,体现出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自《大鱼海棠》以来,近年来中国动画涌现出一批饱含东方美学风采、取自传统文化原型、重述中国神话传说的优秀作品,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姜子牙》《白蛇:缘起》等。
一群从未离开过小岛,甚至连字都认不全的普通渔民,竟然自发地、不顾死活地从敌人的炮火下救出数以百计的第三国战俘。这不是虚构的英雄神话,而是我国舟山渔民在抗日战争中真实书写的人性史诗。
近日,由短片《中国奇谭·小妖怪的夏天》拓展而来的《浪浪山小妖怪》登上大银幕,延续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动画学派”的美学风格,让观众进一步感叹中国动画电影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浪浪山小妖怪》在原作的基础上,继续以传统神话故事《西游记》为母本,在西天取经的背景下讲述了一段颇具寓言意味的奇妙旅程,给观众呈现了既新奇又熟悉的“新”神话。
“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8月4日,微博官方账号发布消息,多名用户搬运阴阳怪气的同质化有害言论,借此攻击嘲讽爱国题材电影,因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公约有关规定,目前均已处于禁言状态。
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灯塔专业版实时8月4日数据显示,国产影片《南京照相馆》上映11天,全国累计票房已突破16亿元。
近年来,国产法治题材影视剧佳作迭出。观众对于这一剧集类型的喜爱也印证了市场的取向。
2025年上半年的剧集市场热闹非凡,截至6月30日上星频道播出剧集750部,共计12万集;在黄金时段播出剧集229部,其中首播剧55部;收视率均高于去年同期。各种精彩类型的剧集轮番上阵,各种题材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倘若将2015年夏季视为国内脱口秀表演者由业余向专业转变、脱口秀表演由即兴向职业化发展的起点,那么2025年《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以下简称《喜单2》)所呈现的,无疑是一个已经高度职业化,并且深深植根于现实社会的行业。 《喜单2》汇集了资深与新晋的脱口秀演员,囊括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个体。
近日,电视剧《扫毒风暴》开播。该剧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为背景,生动呈现了我国禁毒干警在复杂环境中与贩毒团伙展开殊死较量的精彩故事,深刻展现了我国禁毒干警的忠诚无畏。
截至6月30日,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以292.31亿元总票房圆满收官,同比增长22.91%,观影人次达6.41亿,创下2020年以来同期最佳成绩,稳居中国影史上半年票房榜第三位,仅次于2018年和2019年。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高达91.2%的国产影片贡献率,彰显了本土创作力量的强势崛起。
近些年,以法治为题材的影视剧屡屡出圈,反映了民众对司法关注度的日益提升。《以法之名》以检察官洪亮(张译饰演)、郑雅萍(蒋欣饰演)等人在调查东平市“万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过程中发现司法工作人员有徇私枉法的行为,他们以举报线索为突破口,彻查案件背后黑恶势力,同时揪出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
近日,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与观众见面。该剧虽以古装荒诞喜剧之姿登场,将唐代小吏李善德(雷佳音饰)“五千里运送鲜荔枝”——这一不可能的任务,演绎成一组荒诞又现实的人生透镜。
三十天的竞演之旅,亚洲五大赛区32组00后新生代歌手,在克服晕船、低温与大风对嗓音的影响下,奉献了一场真实的演唱,最终评选出“歌王”。 2025年第二季度开播的亚洲首档跨国歌手文化交流节目《亚洲新声》,以“后浪奔涌,新声可畏”为主题,把演出舞台从传统音综的棚内录制搬到了海上邮轮甲板,让舞台脱离了录影棚的封闭感和精致传统,收获了常规舞台上无法复制的艺术质感。
2025年暑期档,超40部中外影片蓄势待发,将为观众带来一场场银幕盛宴,也为电影产业和文化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动能。 档期联动、多元供给,充分激活消费潜能。
拒绝流量裹挟,远离浮华喧嚣,坚持“作品质量”为唯一准绳,耗时数月从海量作品中遴选沉潜用心的好声音、好作品及创作人……6月19日晚,继2023年和2024年成功举办两届后,第三届“浪潮音乐大赏·荣誉典礼”开启。 可以说,这份评选,不仅包含音乐创作主体对其艺术价值的集体审视,也面临了一般大众对其音乐审美的直观评判。
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博物馆如何与时代共振。
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的《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已落下帷幕。但是,很多精彩节目都驻留在亿万观众记忆深处,比如,令人美不胜收的“非遗”元素。
当热爱与戏剧相约,青春便有了独特的“奔现”方式。近年来,进剧场看戏,成为青年人越来越寻常的一件事、一种生活习惯。
“太精致了!不愧是九龙九凤冠!”近段时间,一款以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灵感的冰箱贴,引发了消费者的抢购热潮,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在线上平台,这款“顶流”冰箱贴每天晚上限量200件,几乎瞬间被抢购一空。
一个是“千年之城”,一个是广受赞誉的电影节,二者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近日,“永不落幕的北影节之2024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系列活动在雄安商服会展中心正式启动。这场由雄安新区主办、北京国际电影节有限公司支持的盛会,不仅为电影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开启了一场关于未来影像文化的深入探讨。
夏日炎炎,暑期档80多部影片上映点燃了观众的观影热情。7月13日至15日,暑期档(6月至8月)电影票房已连续三天突破2亿元。
又是一年暑假,电影市场与气温一样火热。 作为全年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暑期档时间跨度长、电影类型丰富,且对全年票房走势起到中坚力量作用,往往被寄予较高期待,甚至有行业人士表示,今年票房能否赶超去年,“就看暑期档了”。
近两年,文娱演出市场日益繁荣,消费者观看演出热情持续高涨,各类演唱会、音乐会等文娱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针对近期文娱演出市场消费投诉的专项分析表明,伴随这一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不少消费维权问题。
近两年来,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影视作品成为不少人业余文化生活中的“休闲乐园”,满足了当下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精神需求。微短剧尽管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缓解了工作压力,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争议。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被业内视为突破之举。《若干举措》涉及剧集长度、季播间隔、审查效率、网台联动、内容引进等关键环节,旨在全面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传播。
微短剧江湖,迎来健康繁荣发展新契机。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甄嬛传》变身“枪战片”,贵妃举枪扫射;《红楼梦》改成“武打戏”,林妹妹“倒拔垂杨柳”;《西游记》有了现代情节,孙悟空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一段时间以来,AI“魔改”短视频风靡,有部分网友觉得幽默有趣,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过于荒谬。 针对此类现象,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出手整治,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以下简称《提示》),指出“这些视频为博流量,毫无边界亵渎经典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且涉嫌构成侵权行为”。
微短剧火了,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啥?答案是霸总。据媒体报道,在对2024年火爆市场的5000多部短剧剧名进行分析时,发现“总裁”一词出现频次最高,足足有216次,与之相关的“夫人”也出现了148次。
长时间占用参观通道和公共空间,“霸占”最佳拍摄位置;粗暴拖拽露营车、三脚架等装备,罔顾御花园等地精心维护的传统油灰嵌石子路;在展厅内进行自媒体直播,大声喧哗、闪光灯直闪……一直以来,一些不文明的参观行为不仅影响了游客的参观体验,也增加了故宫的日常运维工作的难度。 6月15日,故宫博物院发布《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及《故宫博物院禁止携带物品目录》,对这些不文明参观行为说“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