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1至2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今年前2个月国民经济运行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新动能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民生大礼包”来袭,幸福生活跑出加速度。 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强化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优化药品集采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在政策取向上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而且在工作任务上部署一系列重磅举措,透出浓浓的民生暖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列入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传递出一个明确的导向,我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坚定不移,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向纵深推进。
从年初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脱颖而出,到蛇年春晚舞台上宇树机器人大秀舞姿,今天,新质生产力正在全面改造我们的生产方式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再次成为重要关键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什么是“投资于人”?宏观政策怎样更好服务于民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规划收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政府工作任务第一条。以“组合拳”打通消费堵点、激活民生潜力,既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让消费的“车轮子”转起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左右。这一数字,既综合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也体现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更突出了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工作导向。
人形机器人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大秀秧歌舞转手绢,具有个性化、灵活性互动的DeepSeek持续引发网友热议……“杭州六小龙”惊艳了世人,让更多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中国民营企业。当下,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的92%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也扩大至92%以上。
好的环境,能够让中小企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能帮助它们更好地抵抗风雨,发展壮大。
春节刚过,河南郑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经开片区,车来车往,繁忙有序。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内,上千个集装箱整齐堆放,六台龙门吊紧张作业。
近一段时间,我国新能源车企动作频频。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签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将全力开发行业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蔚来宣布全球首颗车规5纳米高性能智驾芯片流片成功……新能源车企阔步迈向智能化下半场,引发了市场和舆论的双重关注。
前往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电力机车诞生地探秘,目睹昔日炼钢高炉与今日滑雪大跳台精妙融合,去奶业制造基地发现“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神奇转化……近年来,越来越多工业园区或工业遗迹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工业旅游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 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具有深厚历史与人文积淀的工业园区,则是独特的记忆载体和旅游资源。
去新疆阿勒泰开启草原避暑之旅,前往“冰城”哈尔滨参加消夏啤酒节,到“天府之国”四川感受“安逸一夏”,赴陕西延安、重庆等红色旅游景区缅怀革命先烈……暑期到来,许多人选择出行观光,领略祖国壮美山河,感受人文历史精粹。各地也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提升旅游体验,迎接八方来客。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比2023年提前59天。 快递业务量是观察中国经济运行动向的重要实物量指标之一。
人工智能近年来正处于发展“风口”,牵动了千行百业的关注。今年“6·18”大促,不少平台也乘着人工智能热点的东风,尝试推出数字人主播。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发布公示,拟增加包括网络主播在内的19个新职业,涵盖了如直播招聘师、生活服务体验员等29个新工种。本次公示中,“数字职业”约占一半。
“租车公司以高薪职位诱导求职者高价租车”“入职网约车公司被强制要求租车”“应聘网约车司机被贷款买车”……据工人日报等媒体报道,当前,一些广告打着“高薪”招聘的名义,让网约车司机去聚合平台跑车。然而,相关汽车租赁公司看似抛出的是馅饼,实际上挖的是陷阱,一步步诱使应聘者入坑。
端午假期将至,文旅市场再次被点燃热情。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赏古乐……今年端午节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场景不断推陈出新,微度假、避暑和民俗体验主题相结合,热气腾腾的“端午经济”成为消费活力升级的缩影。
节近端午,正是出游好时节。多家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延续五一火热态势,今年端午游需求高涨。
端午假期将至,旅游热潮再起。根据相关平台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端午假期文旅预订单量同比增长接近70%。
“五一”假期是一扇窗口,折射中国假日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挖掘假日经济的内涵和外延,是提升消费质量、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招”,优化消费环境又是提振假日经济的关键所在。
5月1日至31日,30余部剧目、超百场演出邀观众走进北京的剧场,共同感受演艺之都的魅力;“五一”期间,天津市河西区将围绕“观文博、赏艺术、逛市集、购好物”,推出十大品牌项目、共计百余场商旅文体系列活动;湖南省株洲市将举办包括2024株洲马拉松、“制造名城烟花秀”、第二届醴陵炒粉节、全国街头达人秀株洲巡演等活动……随着五一假期临近,全国各地纷纷组织推出各种文化产品,丰富百姓假日生活,引领假期文化消费热潮。 质量上乘、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可以充实头脑,陶冶情操,涤荡心灵,给人以精神上的绝佳享受。
“五一”长假在即,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旅游预订较2023年同比增长60%,市场热度在去年高位基础上稳中有增,特别是国内中长线旅游和出境游预订量增幅明显。 相较于清明假期,“五一”假期时间更长,气候宜人舒适,也是传统的出行高峰。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5%……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恢复良好。 消费既是国民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消费市场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进一步延续回稳向好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近段时间,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引起社会关注,为消费市场和生产企业带来重大利好。据预测,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更新换代将创造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
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浙江义乌“爆单”了。据义乌海关统计,今年1-2月份,义乌对法国的出口额达5.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体育用品的出口,同比增长了70.5%。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53条,主要包括细化和补充经营者义务相关规定、完善网络消费相关规定、强化预付式消费经营者义务、规范消费索赔行为、明确政府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职责等内容。
美容卡、理发卡、健身卡、洗车卡……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办过预付卡,有过预付式消费经历。随着预付式消费的普及,其造成的消费纠纷也成了“老大难”问题,是当前消费维权的痛点和难点。
“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对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作出详细部署,并指出,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更多惠及消费者。这些部署意味着今年促消费政策在重点领域提前发力,将推动打通以旧换新的难点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