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随着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的深入实施,今年以来又有13家中国企业新入选全球“灯塔工厂”。
当今社会,随着金融市场和信贷体系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职业”悄然兴起,他们被称为“职业背债人”。近日,有媒体揭露“职业背债人”正呈现出产业化发展趋势,其背后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在10月1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将推出系列助企帮扶政策措施,精准扶持不同经营主体发展,着力解决小微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
9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总体进展成效。据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两新”工作逐步取得明显成效,有效调动经营主体更新各类设备的积极性,拉动了投资增长,释放了消费潜力,促进了产业发展,提升了民生福祉,支撑了绿色转型。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全文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至此中国对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新版负面清单充分彰显了中国扩大国际合作的积极意愿和支持经济全球化的鲜明态度。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进出口的良好表现更是为我国经济提供坚实基础。 日前,海关总署发布了我国外贸进出口的最新情况。
华灯初上,琳琅满目的商品、香气扑鼻的美食、新鲜奇趣的表演……随着各式各样的摊位有序开张,升腾起夜经济的浓浓烟火气,点亮一座座“不夜城”,撬动夏日消费的新潜能。 夜经济是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产业关联度高、影响带动面广,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折射出城市经济增长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同向而行的发展成效。
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14.26万亿元,增长6.7%;进口10.57万亿元,增长5.4%。
近日,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出口14.26万亿元,增长6.7%。其中,手机、家电、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合计出口1.3万亿元,增长6.1%。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4.83万亿元,同比增长6.2%,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且月度进出口同比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5%以上。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是观察我国经济的重要窗口。
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总体实现良好开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较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一些可喜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底气。
围绕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新增发布农业农村领域相关国家标准169项;发布《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在婴童用品、家用电器、化妆品等重点消费品领域制定国家标准241项……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彰显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显著成效。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2023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14次,涉及车辆672.8万辆。今年刚好是我国召回管理制度实施20周年,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2842次,涉及车辆达1.03亿辆。
“春日经济”持续攀升,牵动餐饮、购物、体育等服务消费稳步增长,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新动能,这背后既有文旅市场供给端持续发力,更有文旅消费的爆发增长、转型升级。 “春日经济”火爆,既归功于季节性需求的快速释放,也受益于文旅供给的厚积薄发。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最是一年春好处,赏花踏青正当时。
从“国潮”元素融进菜品,到中式主题门店一开再开,再到西式快餐与传统文化代表推出联名限量款,餐饮界出现“国潮”热,不仅好看、好吃、好玩为消费者带来多重消费新体验,也为餐饮消费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今年是商务部确定的“消费促进年”。
农村电商,是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抓手,是促进农村消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支撑。近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等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会议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区域内轨道线不断加密,不仅让三地“通勤人”的“同城化生活”成为美好现实,随着资源要素更便捷地流通、互补、共享,三地也共同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春节临近,餐饮需求随之倍增。为吸引客流,各家餐饮企业使出浑身解数:有的推出优惠套餐促进销售,有的将自身打造成网红圈粉引流,有的着力提升服务品质赢取口碑……一方面餐饮企业的引流方法花样百出,另一方面置身其中的消费者呈现出理性表现,而这也为餐饮行业带来新的启示。
北京庙会人流如织,地坛、龙潭两大庙会整体客流分别达到近百万和六十万人次;春节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1675.95万人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人数29.77万人次,人均消费8358元…… 龙年春节,假期时间更加充裕。抓住假日机会,各地发挥地方特色,让千姿百态的地方优势与假日旅游消费相融合,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升各相关领域的服务质量。
“买到回家车票了吗?”这几天,不少人见面问候的一句话,道出了游子归乡的热切。从居住所在地到家乡,一张张车票代表了新春的召唤。
杭昌高铁全线贯通运营,浙皖赣三省众多名城、名镇、名湖、名山串成黄金高铁旅游线;成自宜高铁通车,成都都市圈与川南城市群得以快速连接……截至2023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5万公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已建成投产约80%。 中国高铁发展之快、质量之高令世人瞩目。
近来,“年轻人挤爆3.5分餐厅”“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等话题屡屡引发网友关注。不少消费者表示,一些“高分店”令人失望,而一些“低分店”反而带来惊喜。
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各地依托优势资源,打造出一批特色消费新场景,消费潜力不断得以释放。 消费市场暖意浓浓,得力于消费市场“新”意十足。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在某租赁平台购买一台苹果手机,“以租代购”分期12个月,每期还款492元,已经还了7期。因个人疏忽未能按时还款,现已被强制要求买断,买断金额为7101元。
据媒体报道,消费者胡女士参与了一项减肥套餐,商家承诺“40日后最少减重13.8公斤”,体验费只要几百元。而胡女士实际体验该减肥套餐后,仅用时7天,消费金额就变成几千元,不到一个月就花了近3万元。
近期,一种“假水”玩具在儿童中广受喜爱。这种玩具瓶身上印着“乳酸菌”“气泡水”等字样,瓶内液体呈透明或者半透明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些“假水”还散发着香味,从外观看很像一瓶小饮料。
雅万高铁是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两国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 雅万高铁推动印尼进入“高铁时代”,为当地旅客提供了更加安全、绿色、高效、舒适出行方式的同时,更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民众生活。
今年“双11”,国货品牌成为备受瞩目的赢家。 数据显示:在天猫上,243个国货品牌进入“亿元俱乐部”;在拼多多上,蜂花、郁美净、上海药皂、孔凤春、百雀羚、珀莱雅等国货美妆销量增长显著,部分热销单品销量增长超过20倍;在唯品会上,95后成为该平台国货购买量增速最快的群体之一,并且80后、70后也越来越认可国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