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拔节话“三力”(人民时评) 乡村会客厅,现磨咖啡热销,卖一杯村集体分红3元;中药材加工厂,切片封装忙,村民干一天能挣150元;游乐场,游客笑语欢声,一年营业额超40万元…… 前不久,笔者走进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从拔节生长的“新事物”中,看见乡村发展新气象。2024年,村人均纯收入达18860元,比2021年增长近52%;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20万元,是2021年的2倍多。截至目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内,元古堆没有一人返贫,无一户“掉队”,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多业共兴,激活城市新脉动(现场评论) 要突破“一业独大”的发展困境,必须坚持多元发展。多点开花、多业共兴,进一步增强区域之间的协调性、产业之间的协作性,发展的后劲会更足 “铜城无铜,出产的却是煤……这铜城正是因煤应运而生。”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铜城”,原型便是陕西铜川。
化相邻之利为聚合之力(评论员观察) 奔向同一个目标,有时难免涉及同一个赛道,如何避免“内卷”?这就要优化产业布局,串珠成链、聚势而强 既要避免同质化,也要避免碎片化。互为支撑、互相借力,是一体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年以来,浙江杭州因为诞生了深度求索、游戏科学、宇树科技等“六小龙”走红网络,由此引发其他城市“怎样才能培养出‘六小龙’”等追问。 这样的追问很有现实意义。
文旅推介须把握好“度”(人民论坛) “五一”假期回老家,与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攀谈,了解到吸引他们千里奔赴的,除了人文风物,还有家乡干部的卖力吆喝,“感觉很真诚、很好客,打动了我。” 文旅推介近来成为地方展示魅力的一个窗口,一些地方干部为了吸引游客,在营销方式上不断创新,有的扮古风、有的“秀”双语、有的展才艺,或主打专业性,或营造反差感。应该说,初衷是好的,有流量就有人气,人气旺才能百业兴,最终实现百姓富。
人民日报整版聚焦: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6日 第 09 版)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走得通、行得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刘锡良 王之扬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深化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认识而取得的重要成果。在《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对此作出深刻论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八个坚持”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作出精辟概括: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人民网评: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 守护大河之洲的姑娘赵亚杰,与鸟结缘,10余年来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生物学插上科技的翅膀;心怀航天梦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通过不懈努力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航天飞行工程师;钳工牛菲菲,长期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凭借其精湛技艺成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青春的航船,须以勤奋学习为动力;青春的翱翔,须以过硬本领为羽翼;青春的奔跑,须以扎实才干为能量。 观察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围个人名单的先进事迹,其中一个共性之处就在于日积月累学习钻研,以过硬本领为社会作出宝贵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青年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充分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人民热评:少一些“不忍直视”的文旅宣传 近期,一些地方为了宣传家乡文旅、推销土特产,使出浑身解数,有网友点赞,也有不少人觉得庸俗,“不忍直视”。 “没有华丽丽的外表装扮,只有硬生生的舞步”,一些基层干部为了让当地文旅火起来,称得上豁出来,勇气可嘉、诚意可鉴。这种表演不够丝滑,也缺乏“美学”价值,尽管接地气,但用网友的话说,“创新也要把握分寸,基层引流并非不可为,关键在于把握创新与跟风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