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风光发电利用率保持高位(人民时评) 从“旱涝保收”的舒适圈,到紧盯价格、参与竞争,拥抱市场的新能源,将在竞争中发展得更加成熟 在光伏板下种植耐旱耐碱作物,戈壁滩上的“光伏海”有效治理荒漠,助力产业增收;水上发电、水下养鱼,“风电+海洋牧场”节约利用海洋资源,让蓝色粮仓更加殷实。2024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提前6年兑现了装机规模超12亿千瓦的国际承诺。 在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新能源保持高比例消纳的良好态势。
精心做好“一朵花”的文章(纵横) 春暖花开的季节,福建省樱花协会发布相约春天赏樱花十大打卡点。2023年以来,该协会连续3年面向社会推介省内赏樱目的地。最新一批打卡点涵盖各具特色的樱花景点,既有老牌赏樱景区,又有新兴樱花主题休闲区。
致敬无畏,更需严守安全(暖闻热评) 【人物】热心人黄亚林 【故事】深夜,重庆长寿区葛兰镇中心街一家副食店突发火情。烈火肆虐,浓烟滚滚,副食店二楼防盗窗内传出呼救声。危急时刻,一名中年男子逆火而上,徒手攀爬至距地面5米高的窗户边,用锤子砸开防盗窗,将女孩拉出窗户、送到楼下。
涵养创新的“热带雨林”(人民论坛) “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表述引发广泛关注。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家的讨论很热烈。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政商交往,如何把握“度”与“为”(四海听音)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此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官与商、政与企,交往不可避免,但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过去不少干部常拿捏不准尺度、把握不好边界。
练好发展的“慢功夫”(评论员观察) “十年磨一剑”,关键还在于“磨”。下“慢功夫”不是坐等观望、拖沓拖延,而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这两年,因为与“呜呼,起飞”谐音,“芜湖起飞”成为一个网络热词。不过,这不只是一个谐音梗,也是一个真实的发展故事。
“生态流量”如何变成“经济增量”(连线评论员) 对话人: 尹双红 本报评论员 郑 颖 江西日报评论员 尹双红:“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的殷殷嘱托。 刚刚过去的冬天,鄱阳湖“很忙”。成群结队的白鹤、灰鹤、东方白鹳、小天鹅等候鸟,像往年一样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