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5月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在宏观政策组合拳有效实施并持续显效的积极带动下,5月份主要指标保持稳定增长。
深化产教融合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需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日前,以“数字教育 智启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数智化人才培养暨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充分发挥数智供应链在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韧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行动计划》对数智供应链发展作出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部署。
近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指南,以所谓推定违反美出口管制为由,企图在全球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包括特定的华为昇腾芯片。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美方措施涉嫌构成对中国企业采取的歧视性限制措施。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1至4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尽管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我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创新驱动、内需拉动、开放带动的发展格局日益稳固,延续向新向好态势,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即将在今年5月20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法既立足当下破解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构建长效机制,发挥法治“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将持续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和创新动力。
发展的确定性,离不开法治的稳定性。 今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正式施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正是这样一部回应各方关切、提振发展信心、鼓舞创业干劲的法律。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以人民币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4月份,我国进出口3.84万亿元,同比增长5.6%。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各大旅游景区持续火爆,全国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假日经济”这个窗口,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充沛活力和强大韧性。
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春运首周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13亿人次。截至1月20日9时,铁路12306已累计发售春运期间车票2.14亿张。
线上的型号实体店没有、各平台间相同款式型号却不同、电商专供款价格低质量却不及线下……长期以来,一些消费品的货源线上线下难统一,甚至在不同平台间刻意制造“壁垒”阻碍购买者比价,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春节将至,在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和新一轮消费券发放的加持下,很多消费者选择线上购物。
近日,随着2025年春运的帷幕缓缓拉开,“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活动在31个主要铁路客运车站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中央宣传部文明创建局、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联合举办,旨在通过铁路这一独特的视角,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共建共享的文明景象、美丽中国的大好风光以及优质服务的动人故事。
以425.02亿元的总票房和10.1亿的总观影人次收官,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喜忧参半。 忧的是电影市场总票房同比下降22.6%,观影人次同比下降22.3%,头部影片数量减少,人均观影数量下降……这些“减”和“降”,折射出电影市场产品有效供给仍然不足,优质内容稀缺,还不能满足观众需求。
1月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安排图定旅客列车13028列,较调图前增加230列;开行货物列车22859列,较调图前增加91列,铁路客货运输能力、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此次调图也是春运前最大规模的一次调图,春运热点地区高铁列车的开行变化明显,旅客出行将更加便捷。
数字化时代,算法的诞生是为了提高效率。由于算法参与决策过程,因此算法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社会价值、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
当下,影视行业,正在迎来AI工具为行业提质增效的“历史性”时刻。在国外,Sora打开了视频大模型的大门;在国内,可灵AI在视频大模型的应用上走的更远。
日前,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出台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降低平台内商户成本负担,督促平台合理确定收费比例,促进平台经济领域各方主体互利共赢。 近年来,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我国数字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近日,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9年,初步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均衡、渠道多元、服务优质、智慧便捷、绿色低碳的现代零售体系”。 零售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商贸流通体系中最贴近消费者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百姓对生活舒适度的“体感”,影响着消费市场的活力。
近日,一封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的邮件被泄露到网络上,引发众多关注。在该邮件里,比亚迪向供应商森萨塔科技提出降价10%的需求。
花千元打一针就能减肥?近日,风靡全球的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我国正式获批上市,迅速“搅动”减重市场。据悉,这款由“降糖药”发展而来的“减重药”属于处方药,消费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凭处方购买使用。
“不用998,不用198!羽绒服只要89!”低价羽绒服真的靠谱吗? 随着北风渐紧、寒潮来袭,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成为保暖必备之选,但部分质量堪忧的假羽绒制品泛滥市场,让不少消费者齐呼“坑人”。从原料生产端以次充好,到线上线下销售端知假售假,对这类利欲熏心、肆意妄为的商家必须予以严厉打击整治。
近日,商务部会同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城市,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以下简称消费月)启动仪式。消费月期间,除举办多场活动外,还将推出一批消费领域新政策,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增长,激发市场活力。
日前,人民网启动“万商万品 万象焕新——百日直播行动”(以下简称“百日直播行动”),旨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直播活动,为国民消费打造“百城、百店、百日直播;万商、万品、万象焕新”的消费服务新平台,助力释放消费潜力,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消费是经济稳增长的主引擎。
从家门口的早点铺和生鲜超市,到小修小补的家电修理和美发健身,再到紧急突发时的药品购买……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既便捷服务百姓生活,也畅通城乡经济“微循环”,释放出更多消费潜能。 柴米油盐虽琐碎,却事事关乎民生需求。
近期,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群体,捏造“专家”身份,在短视频平台、私域直播中大肆宣讲养生知识,诱导老年人加入网络群聊,宣称所售保健品“功效强”“用料稀罕”甚至能“防癌”等,诱导老年人花钱报课和购买保健品。 所谓的“健康课程”,其实就是让深陷其中的老年人每天听课打卡做笔记完成任务,而后再诱导老年人花成千上万元“练功”买保健品。
蜡瓶糖,这种“嚼一嚼,吸一吸,再吐出来”的新奇糖制品,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口感,在中小学生群体中迅速走红。 据媒体报道,许多蜡瓶糖大多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补贴的推动下,今年“双十一”促销活动备受瞩目,不仅开启时间更早、活动跨度更长,平台互联互通也更加深入。以“双十一”为契机,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充分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10月22日公布了查办“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的情况,对2家闭店企业及3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2名闭店人立案调查,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 坚决打击“职业闭店人”,百姓拍手叫好。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种宣称日本进口的名为“进口阳光玫瑰”的葡萄,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欢迎,这种葡萄香味浓厚,自然价格要比国产普通葡萄贵了几倍。但记者看到所谓进口葡萄的包装盒,缺少了产地、包装厂名及代码信息。